哥吉拉
哥吉拉怎麼來~”~
在電影情節中阿哥吉拉是怎樣出現的?請不要說到跟電影引涉的東西純劇情討論 謝謝
1954年
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在航行途中
不幸經過了原爆實驗海域
船上所有船員都受到了放射能污染
有人因此在6個月後死去。
這個事件在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長崎、廣島原子彈經驗的日本人心中
再度造成了衝擊。
東寶公司因而產生了拍片的想法
創造出一隻因原爆實驗而誕生的怪獸
漆黑的身軀與充滿壓迫感的咆哮聲
牠就是代表了自然反撲人類的怪獸王「哥吉拉」。
哥吉拉誕生於1954年
最初的黑白片「哥吉拉」(台譯:「大恐龍」)是以小說家香山滋所寫的故事作為藍本
以當代反戰反核的思潮為主題。
故事描述因核爆實驗
由中生代殘存至今的恐龍所突變而成的怪獸出現
牠被命名為大戶島傳說的海龍「哥吉拉」(漢字為「吳爾羅」)。
昭和的風光: 哥吉拉從破壞神轉成守護神「哥吉拉」上映後
在日本相當賣座
也催生了一連串的續集
此後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一部哥吉拉電影上映
直到1975年的「機械哥吉拉的逆襲」為止
一共推出了15部作品
稱為「昭和系列」。
「昭和系列」的走向
由原先的災難片
轉為科幻片
再轉型為兒童片。
哥吉拉也由原先凶暴恐怖的破壞神
轉型為可愛的正義地球守護神
但票房逐年下滑
以致在1975年「機械哥吉拉的逆襲」上映之後停拍
開始了長達9年在東寶儲藏室的冬眠。
平成的衰退: 1995年 被打入「冷宮」在9年後的1984年
東寶重新修正了兒童取向的路線
回歸哥吉拉在大銀幕上的原點
使凶暴恐怖的怪獸王再度出現在大銀幕上
並以與1954年創始作品相同的片名「哥吉拉」上映
再度塑造出了這隻代表天譴的怪獸應有的形象。
從此到1995年為止
一共上映了7部
稱為「平成系列」。
哥吉拉的大腳也隨著這部作品踏上了台灣
接下來的1991年「哥吉拉vs.王者基多拉」(台譯「六度空間大水怪」)、1992年「哥吉拉vs.摩斯拉」(台譯「蝶龍魔斯拉」)等作品
在當年的台灣掀起了一陣哥吉拉熱。
但隨著哥吉拉的票房再度逐漸衰退
東寶在1995年決定將哥吉拉再度收入儲藏室
推出「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台譯「恐龍帝國」)
讓這隻怪獸王轟轟烈烈死去
為「平成系列」畫下了句點。
新世紀再生: 1999年 全新造型再出發1998年
美國好萊塢版的「酷斯拉」上映
但是美國人所塑造出來的大蜥蜴
完全不符合日本人心中的怪獸王形象。
在眾多影迷的要求之下
東寶公司再度將哥吉拉從儲藏室拿了出來
在1999年的「哥吉拉2000千禧」(台譯「屠龍風雲2000」)中以全新的造型再度登上銀幕。
一直到被稱為哥吉拉50周年最終作的2004年「哥吉拉:最後戰役」為止
一共上映了6部作品
稱為「新世紀系列」。
作品意識反映時代: 在60年代掀起「怪獸潮」哥吉拉經過了50年的時光
一共推出了28部作品
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當代思潮與風格
除了從特效的水準、模型的製作技術、劇中人們的服裝等
還可由作品的意識取向來了解當年的背景。
例如「哥吉拉」(1954)反映了當代日本人對於戰爭與原爆的恐懼
「怪獸大戰爭」(1965)表現了對宇宙旅行的憧憬
「哥吉拉對黑多拉」(1971)則展現了當代對公害問題的反省
而「哥吉拉對美加洛」(1973)則是以當時流行的時代劇作為怪獸演出的風格。
哥吉拉系列成為反映時代演進的一面鏡子
這也是哥吉拉至今仍能在世界電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是全世界唯一受過核武殘害的國家
因此日本人心中對「核」的陰影相當根深柢固
也因此具有反核意味、代表自然反撲的哥吉拉
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意義是可想而知的。
50年來
日本地區的哥吉拉觀影人數已經累計將近1億人
影迷橫跨了三代
電影周邊商品不斷地推出
造就了許多商機
這隻怪獸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本國寶。
而哥吉拉的誕生
也是日本「特攝」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大家耳熟能詳的「卡美拉」、「超人力霸王」、「假面騎士」、「超級戰隊」等作品
皆是在哥吉拉上映之後紛紛拍攝製作的;而哥吉拉電影的繼續製作
也在60年代掀起了「第一次怪獸潮」
造就了「怪獸電影黃金時代」。
好萊塢版「酷斯拉」: 宣揚戰爭 不被日本人接受好萊塢版「酷斯拉」的上映
證明了哥吉拉的魅力是無國界的
然而美國人心中的怪獸
卻跟日本人心目中的怪獸意義有著極大的落差。
對日本人而言
怪獸代表的是自然界的反撲
是「天譴」的象徵;而對美國人而言
怪獸則只是一種破壞人類安寧生活
必須趕盡殺絕的害蟲。
這樣的想法在「酷斯拉」片中表露無遺
也是導致酷斯拉永遠也不被日本人接受為哥吉拉的原因。
哥吉拉所代表的意義是「反戰」、「反核」
然而在好萊塢的「酷斯拉」片中
酷斯拉反而被像在宣揚戰爭主義的戰機以大量飛彈射殺
完全與哥吉拉的反戰反核訴求背道而馳
相當諷刺。
東寶怪獸多達上百隻 每隻都有自己的武器哥吉拉系列為何會在半個世紀以來受到如此多影迷的喜愛呢?除了豐富的時代性之外
哥吉拉電影的看頭之一
就是有大量的怪獸。
在50年歷史累積之下
東寶怪獸已經多達上百隻
其中許多怪獸甚至還有世代之分。
每隻怪獸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風格與武器
例如哥吉拉由口中噴出的放射熱線;而每隻怪獸也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例如著名的「摩斯拉」是和平的象徵、「黑多拉」是公害的象徵。
在28部作品中
哥吉拉與各式各樣的怪獸對戰
造就了19勝3負4平手的紀錄
而1954、1984兩年因劇情中只有哥吉拉一隻怪獸登場
並無怪獸對決情事發生
故沒有勝敗。
而日本與世界各地的城市
也在眾怪獸的踐踏之下被摧殘
尤其是東京曾被哥吉拉登陸了14次
是遭受哥吉拉之禍最慘的城市。
哥吉拉輝煌的50年歷史將在「哥吉拉:最後戰役」後暫告一段落
東寶公司宣布未來短期內
將不會繼續拍攝哥吉拉電影
因此在「哥吉拉:最後戰役」投下了相當大的心血:史上最龐大的怪獸陣容、前往世界4大城市外景拍攝、系列最高的製作費20億日圓、請來當代巨匠北村龍平執導
還請到「東京小子」的成員松岡昌宏飾演男主角
為的就是要向這隻已有50高齡的怪獸王致敬。
在看慣了好萊塢的電腦特效之後
新生代的觀眾看「哥吉拉」也許會相當不習慣
覺得其中的怪獸造型、特效與打鬥場面相當「復古」
不過
別笑人家特效粗糙
那可是故意堅持的傳統呢!
參考資料
網路
日本人想出來的*